国际贸易专业简述
国际贸易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商务与全球营销、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规避,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和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国际贸易专业学科范畴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
但是在学习这些经济学之前,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国际商法、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学习完上述课程之后,就要接触到国际贸易最核心的知识了,就是国际贸易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国贸英文函电、外贸口语、外贸写作、外贸谈判技巧、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等,当然最重要的课程为——国际贸易实务,也称作进出口贸易实务,或对外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程:
经济学基础,微观,宏观,会计学原理,金融学,财政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经济数学,管理信息系统,政治经济学。..专业课程: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计量经济,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电子商务,公司理财,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国际投资,国际商务,国际结算,服务贸易学,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发展经济学
专业代号:A020109 ;专业名称:国际贸易专科 |
注:“标准号”为2002年以前使用 |
序号 |
类型序号 |
课程代码 |
标准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类型 |
考试方式 |
1 |
001 |
03706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必考 |
笔试 |
2 |
002 |
03707 |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4 |
必考 |
笔试 |
3 |
003 |
04729 |
|
大学语文 |
4 |
必考 |
笔试 |
4 |
004 |
00020 |
3007 |
高等数学(一) |
6 |
必考 |
笔试 |
5 |
005 |
00009 |
3005 |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
6 |
必考 |
笔试 |
6 |
006 |
00088 |
3025 |
基础英语 |
12 |
必考 |
笔试 |
7 |
007 |
00094 |
3842 |
外贸函电 |
4 |
必考 |
笔试 |
8 |
008 |
00092 |
3384 |
中国对外贸易 |
4 |
必考 |
笔试 |
9 |
009 |
00089 |
3027 |
国际贸易 |
4 |
必考 |
笔试 |
10 |
010 |
00090 |
3028 |
国际贸易实务(一) |
6 |
必考 |
笔试 |
11 |
011 |
00076 |
3062 |
国际金融 |
6 |
必考 |
笔试 |
12 |
012 |
00041 |
3069 |
基础会计学 |
5 |
必考 |
笔试 |
13 |
013 |
00058 |
3032 |
市场营销学 |
5 |
必考 |
笔试 |
14 |
014 |
00091 |
3385 |
国际商法 |
4 |
必考 |
笔试 |
15 |
015 |
00018 |
3015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必考 |
笔试 |
16 |
015 |
00019 |
3016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必考 |
实践考核 |
17 |
231 |
05679 |
|
宪法学 |
4 |
加考 |
笔试 |
相关说明 |
开考方式 |
面向社会 |
报考范围 |
全省及港澳地区 |
主考学校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课程设置 |
必考课程15门,共76学分;选考课程0门,共0学分;加考课程1门,共4学分; |
说明 |
港澳考生可不考001、002两门课程,但须加考231课程。 |
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
国际贸易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贸易机构的业务工作等,具体来讲,可以从事报关、报检,物流(货贷)等工作。从历年的就业情况看,也有一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到管理咨询、投资银行一类机构就业的。
1、从事专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2、从事各类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等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外资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工作;
4、从事各类专业的报关、承运货物等国际物流工作;
5、在各类涉外型的企业、机构从事初级财务工作及业务管理工作;
6、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
专业市场趋势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专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电子商务将国际贸易带进了一个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兴起和网络贸易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通过全球网络在世界各国和地区间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为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